疫情之下,全国的高三学子都宅在家中全力备战,奔走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创建路上的化工企业同样没有停下脚步,也在赶考的路上争分夺秒。作为“辅导老师”,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的专家们在这个特殊时期,则化身为“网络主播”“24小时在线客服”,遵循协会“标准不降低、服务不中断、辅导不停顿”的要求,通过视频会议、线上咨询、线上培训等方式,保证了大连石化、金陵石化、京博石化、淮河化工等企业的标准化培植工作不断线。
大连石化:12个微信群让培植工作按要素细化
在去年7月启动一级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大连石化,希望通过标准化建设,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疫情期间,协会专家组结合大连石化的实际情况,按照标准化要素分工,成立了12个要素工作小组微信群,分别由要素负责专家、要素主建单位人员、专业处室负责人员组成,通过召开视频会、在线研讨等方式开展培植工作,并将专家意见及时在微信群中反馈。
比如,针对大连石化车间变更管理存在的问题,协会专家及时召集相关负责人举行视频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为何要加强变更管理、如何做好变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沟通。这样的线上培植方式有效激发了员工参与的主动性,大家发言更加积极,还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培植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协会专家还实施“责任包干制”,微信群里专家布置作业—员工提交作业—专家审核作业的流程,让培植任务更加清晰。疫情期间的远程指导,引导大连石化完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任务清单和审核标准清单的编制,并通过了专家审核。

金陵石化:7次视频会助培植工作深入推进
去年11月,金陵石化吹响了向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迈进的号角;今年年初,金陵石化又以企业1号文的形式明确了2020年实现一级达标的工作目标。针对金陵石化一级达标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协会提出疫情期间采用在线培植方式持续开展一级达标辅导,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
及时审核修改炼油四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LYSB-YA-2020A版),向安全环保处返回修改意见;与企业安全环保处、宣传处协调沟通,了解已进行九期的全员标准化答题情况;对于预评估过程中涉及的否决项问题,召开视频会进行反复讨论,制定整改方案;耐心解答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层级的问题……一项项培植工作通过在微信工作群研讨、召开视频会稳步推进,服务质量没有因为服务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截至目前,协会专家借助WeLink平台召开了7次视频培植会议,分别对培植总体要求、安全仪表系统、防火间距、职业健康、危险化学品管理、监视测量设备管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培植。
金陵石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康对协会实施的线上培植给予了高度评价:“疫情期间,线上培植的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获,相信通过与协会的深入合作,在双方持续不断的努力下,金陵石化能够进一步凝心聚力、坚定决心,奋力冲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
京博石化:各种通讯手段齐上阵为培植助力
对京博石化而言,通过一级标准化评审是公司制定的年度奋斗目标,不能因为疫情而影响目标实现。公司副总经理崔宪峰下令:“京博石化一级标准化达标没有退路、没有弹性!”
怎么办?开展远程网络培植!早在2月初,协会京博石化项目组的各位专家便运用微信、钉钉、电话等通讯手段,积极开展远程培植辅导,为企业答疑解惑,推进标准化工作。
为了使网络培植的效果达到预期,协会专家们认真准备,逐项梳理1月份的检查结果,了解跟踪标准化要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认真编写培植课件,帮助企业查找在检查计划、整改、监督、闭环等环节存在的漏洞。
在近期的一次视频专题培训中,协会专家刘维国结合京博石化及行业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深入讲解了管理制度和培训教育这两个A级要素的管理要求及运行关键,并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阐释了如何把抽象的评审标准要求在企业落地、做实。京博石化30多个部门的50余人积极参与其中,并表示此次培训为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进一步厘清了思路。

淮河化工:结合企业实际提供线上精准辅导
江苏淮河化工的情况则和其他几家企业有些不同。协会专家在疫情期间不仅线上解答了企业作业安全要素培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针对淮河化工新建合成氨装置新员工多、亟需岗位技能培训这一情况,为企业提供了线上精准辅导,组织合成氨项目人员开展“五懂五会五能”视频培训。
“五懂五会五能”是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副总工程师郝军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提炼形成的岗位员工技能培训方法。淮河化工目前已编制形成了《合成氨装置“五懂五会五能手册”》,协会专家在培训过程中突出工艺技术、设备原理、危险特性、生产操作、异常处置等内容,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员工带着问题培训,老师抓住重点解疑释惑,注重理念、方法的灌输,解决了岗位员工“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
淮河化工无机厂陈厂长深有感触地说:“感谢协会给我们带来了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