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强化关键环节风险管控?如何高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在日前召开的2025中国国际化工过程安全会议上,与会嘉宾基于行业现状与实践经验,提出了解决路径。
“当前化工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系统性问题。例如,部分企业未建立以风险量化为核心的决策机制,难以科学评估活动风险;还有企业则是应付式、孤立式地开展风险管控活动,导致风险辨识不全面、控制措施无法落地。”青岛欧赛斯环境与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安技部经理周超指出。
针对这些情况,周超提出了七步风险诊断策略,涵盖全员风险基础培训、全周期制度建立、风险标准确定、风险辨识及评价方法实训、作业指导书编制、关键环节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应用等。他以盛虹炼化的实践为例,分享了如何帮助企业系统开展安全联锁完整性、报警管理有效性、物料互串、气相排放、切水等关键活动的风险评估,切实提升关键环节风险管控能力的经验。
“企业普遍面临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不健全、隐患识别率低、整改落实不到位及溯源分析不足等困境。”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全总监吴军在会上表示,扬子石化打造了HSE开项管理系统,通过设立明确目标、隐患信息化管理、建立排查奖励机制、推行即时与计划双轨排查、打通各专业信息壁垒,实现隐患管理的信息化与流程化。为避免“系统上线之日,就是荒废之时”,扬子石化将系统推广视为核心,通过试运行测试、开展系统使用培训、引导关键人员使用、持续监督、宣传激励等一系列措施,确保隐患信息化系统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