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八所港务有限公司HSE管理的做法与思考
邢福楠
中海油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八所港位于海南西部东方市境内,地处海南西部工业走廊,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全国沿海各港和全世界20多个国家、地区通航贸易,是环北部湾经济圈主要贸易港口。
1941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海南铁矿石资源兴建了八所港。经国家批准,八所港1957年恢复生产,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中海化学对八所港进行重组。目前,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占股比26.89%,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占股比73.11%。
八所港现有两个港区共10个泊位,年综合设计通过吞吐能力1000万吨。目前,正着手进行5万吨级码头扩改建。
八所港经营范围有港口装卸、堆存、仓储、港口总包管理及劳务、物流运输、配送、外轮理货和代理、货运代理等;主要货源有铁矿石、化肥、煤炭、甲醇等。是我国铁矿石输出量最大的港口。
2006年以来,八所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依托优势建立运输车队和物流运输体系。充分发挥码头专业管理优势,总包海南炼化、惠州炼化、东莞立沙油品储运、福建LNG、山东东营、广西钦州等码头管理项目。
中海化学的重组,不仅为港口带来发展资金,也为港口发展带来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如何让一个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的传统意义上的港口,从业务拓展、体制机制、人员经营等方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让其在新形势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八所港从重组那天起,管理探索的步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一.HSE管理的探索过程
2005年4月17日,公司成立,为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
2006年12月1日,建立QEHS(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开始试运行。
按照“规范有序、服务至上;关注环境、健康安全;持续发展、提高效益”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公司HSE管理迈进了一个新时代——
规范有序、服务至上: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职责明确、管理规范、逐步完善的QEHS制度文化,用制度文化规范管理行为,并使其逐步形成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共同观念;遵循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经营理念,以货主船东需求为关注点,努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
关注环境、健康安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增强全体员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意识,持续改进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加强环境污染控制和事故预防,为相关方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环境。
持续发展、提高效益:按市场需求变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变化,不断改善体系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目标,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不断拓宽公司服务市场,满足货主船东需求和相关方要求,提高公司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2007年4月25日,八所港明确提出“以三基工作为基础,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制度执行为主线,实施目标、部门与岗位、文件、监督检查、持续改进”五大控制的“1115”管理模式。
2008年3月18日,八所港明确提出“一个核心、一个目标、一条主线、三种机制、五大控制”的“11135”管理模式。在HSE方面,一个核心指的是:HSE管理,要以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一个目标指的是:HSE管理,最终目标是“零事故、零伤害、零环境损坏(污染)”;一条主线指的是:HSE管理,要以制度执行为主线;三种机制指的是:HSE管理,要充分发挥监控机制、运行机制、绩效机制;五大控制指的是:HSE管理,要充分发挥目标控制、部门与岗位控制、文件控制、检查监督控制、持续改进控制作用。
2010年5月开始,八所港明确提出“11135”管理模式四大管理标准:
危险源识别标准:所有的危险源得到充分识别,并建立起危险源库。
控制措施制订标准:相关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做到100%应知应会;
应知应会培训标准:针对危险源制订控制措施,该控制措施要足于能控制/消除危险源;
制度执行保障标准:所有控制措施在作业实施过程及管理过程要得到有效执行;
有了好的理念、好的制度,关键的还是要落实到执行。
2010年开始,经过五年试运行,针对体系执行力不到位、执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八所港人提出HSE进班组的管理思路,将HSE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班组。并明确指出从合规性操作管理、危险源管理、应急管理三方面进行推进:
合规性操作管理。就是要根据作业流程和业务范围、设定控制要素、制定控制措施、落实关键控制点、进行量化评分、并不能断做到持续改进。
危险源管理。从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三个方面;从作业流程、事故事件、法律法规、同行业标准四条途径;从班组级、单位级、公司级三个层面进行落实。
应急管理。从应急机构、应急预案、应急培训、应急训练、应急物资、应急技能方面,做到机构、人员、制度、经费、技能“五落实”。
通过制定《八所港班组HSE管理推进考核评分标准》,将考核评分项目分为A级要素3个,B级要素8个,C级要素及控制措施51个,控制点222个;设定满分为300分,其中,合规性操作管理200分,危险源管理50分,应急管理50分。
充分发挥监控、运行、绩效三大机制作用,形成合力。首先,发挥运行机制作用。
具体做法:一是通过对公司作业范围的分析,将危险源分为船舶类、溢舱泄漏类、火灾爆炸类、人身伤害类、危险货物理化特性类、环境保护类、后勤物业类七大类,梳理出四十四个指标,辨识出277个危险源,制订1061条措施,这些措施能足于控制或消除危险源,最终形成48个文件进行控制。每个措施落实到第一、第二、第三责任人。从班组、单位、公司级检查监督、内部审核、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关键性作业、实时监控 “六个关口”加以落实。二是建立项目部经理倒班机制。每两个月,各项目部经理、副经理进行倒班,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便于公司管控,确保公司制度在各项目部能有效执行。解决点多、面宽、线长、管理摊薄问题。三是建立项目部和第三方评价运行评估机制。每半年,对项目部生产、服务、 HSE、应急、设施设备、环境卫生(机容机貌)、不常用设备、培训、绩效考核、队伍建设、合同管理十一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每月,由第三方负责对项目部HSE管理、生产经营、 HSE、队伍建设、执行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四是建立领导跟班制。每月,公司领导、单位领导定期跟班,点面结合,带课题下基层。节假日安排值班,督促制度落实,收集员工思想动态,解决员工工作中实际困难,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发挥监督机制作用。具体做法:一是落实目标指标管理。每年初,公司按照政府部门和上级年度考核目标,制订并签订QEHS责任书,对各部门、单位QEHS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二是做好日常、专项、综合检查监督。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岗位责任制落实、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机械(设备)操作、工属具使用、“三违”作业、“三标六清”、现场环境安全、防污染措施落实情况;防台风,船舶、货物,每月装备设施、拖轮、道路交通、消防、雷雨季节前防雷设施、关键性作业、超规范船舶、重大件吊装、动火、动土、高处作业检查;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节假日前检查。三是建立并实行HSE例会和HSE月报制度。每月一主题,从HSE动态和工作完成情况、HSE培训情况、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环保信息、OSHA统计六个方面,小结当月HSE工作,部署下月HSE工作;每月一期,通报本月HSE工作情况,安排下月HSE工作。四是做好事故事件管理。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执行。五是落实HSE主管归口管理。将HSE主管归口公司安全部门管理,作为公司派驻二级单位的HSE管理代表,协助各单位领导,开展工作,监督公司HSE制度在各二级单位的执行。六是落实“六关”检查监督制度。即班组级、单位级、公司级检查监督、内部审核、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关键性作业(作业许可证)特殊监控。七是落实管理评审制度。每年一次,验证体系文件合规性和运行有效性,做到持续改进。
第三、发挥绩效机制作用。具体做法:一是通过单位HSE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单位HSE业绩;二是通过班组辨识内容、人数、频次、效果,考核班组危险源识别制度落实情况;三是通过班组按规定动作执行,考核班组合规操作制度落实情况;四是通过班组HSE三级辨识活动执行情况,考核班组HSE业绩;五是通过员工日常行为规范执行情况,考核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按照每月考核评分、每季总结、每半年总结、每年度总结的考核办法,所在单位各班组每月的加权平均分,就是该单位HSE班组的最终得分,记入该单位HSE年度责任书考核得分,与该单位所有员工经济收入挂钩。
公司推行体系化管理特别是HSE进班组以来,广大员工危险源辨识别的规范性、自觉性、识别能力、合规性操作水平、自觉性、安全意识、应急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不论是港口装卸生产、码头总包、还是港口物流三大主业板块,HSE运行形势都较为平稳,实现安全、稳定、优质目标。多次被评为省、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良好的HSE业绩,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二.体会与分享
八所港重组六年来,是探索HSE管理、形成HSE管理思路、付诸实施并结出成果的六年。在几任总经理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带领下,我们付出了辛勤汗水,也收获了丰收硕果。本人深深地体会到:如何建立和形成适合实际、行之有效的HSE理念至关重要。它是统一思想、梳理思路、凝聚人心、付诸实施的管理路线和纲领。合规性操作管理,是HSE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危险源管理,是HSE管理的核心和根本;应急管理,是HSE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HSE管理,只有建立体系,设定目标,并坚持体系化管理,做到持续改进,才能取得良好HSE业绩。HSE管理,只有全员参与,实行全程控制,才能使HSE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