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石化:标准化让制度“活”起来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浏览: 1302 发布于2012年05月17日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柴润金 程晨)今年年初,天津石化进一步完善了合资管理业务板块的相关管理制度,之前通过理清合资管理流程,制定专业性制度,大大规范和提升了国有企业与合资公司的关联业务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2011年,合资公司为天津石化母体贡献销售收入296亿元,占天津石化去年全年销售收入近四分之一。
“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项目投产后,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套更加科学规范、系统完整的标准化制度体系对企业进行管理。”天津石化企管部部长武斌介绍,企业规模的壮大,暴露了制度管理的不匹配。从2011年开始,天津石化以总部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契机,开展制度标准化“三二一”工程建设,激活了各级专业管理的每一个细胞,大大提升了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细梳理、精改造、严审核”三步实现标准化
“这是从总部印发的1000多个制度文件中,通过对比和分析,查找出的764项与我们业务有关的制度文件。”天津石化企管部高级主管郜宪洪指着厚厚的一本文件材料说,他们按总部制度清单已完成制度梳理工作,涉及面覆盖了近几年来公司在专业管理中的各项制度。
不仅如此,他们还按照关联关系对制度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其中统计出直接执行总部制度255项,承接总部制度制定的下位制度225项,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的企业制度284项。在制度改造环节,通过组织召开27场次的“一对一”现场对接会,顺利完成对509个待改造制度文本的流程再造工作。制度审核中还集中解决了部分制度管理职责划分不清、同类业务制度重叠等问题,剔除不符合标准化改造要求的41个制度。
“对于制度文本标准化建设工作,我们有三个收获:一是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的制度体系,涵盖了天津石化近几年来全部管理领域内的所有规范;二是实现了制度管控内容与企业实际业务有效地结合,进一步明确了各项业务的流程和要求;三是为今后做实、做深企业精细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郜宪洪说。
“进岗位、严考核”双管齐下搭平台
“只有搭建制度落地操作平台,才能让制度真正‘活’起来。”武斌介绍,为了有针对性地将制度条款融进各岗位,天津石化采取“制度进岗位”的方式,将制度条款与其相应岗位及业务关联,实现制度管辖效力与工作职责一一对应。这种将制度与各专业管理进行充分融合,建立起的各专业领域的“业务实施标准”使职工很受益。在学制度和执行制度过程中,大家进一步规范了业务行为。
“自实施‘制度进岗位’的专业管理考核细则以来,我们主控的法律专业制度包含了27项业务的具体考核标准。”天津石化法律事务部部长杨其敏介绍,“比如说《天津石化合同管理实施细则》中规定:不学习、不了解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单位或部室要扣300至500元。违反合同管理相关制度,造成损失,最高可扣罚单位或部室10万元。”有了标准化的制度文本,但是不落实、不执行,也只是废纸一张。为体现制度执行过程的严肃性,天津石化加大考核力度,使制度成为企业奖优罚劣不可缺失的基础性文件,实现了执行力的硬着地。
“一号制度”打造全生命周期
天津石化还建立了被称为“一号制度”的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该流程采用“统分”管理模式,即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制度模板编制,并遵循一套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分专业立项、起草”、“相关单位预审、会签”、“三部门(法律、企管、信息)审核”、“两办(总经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签发”、“分专业宣贯、执行、监督、检查”、“归口部门(企管部)考核、评估”以及“整体动态优化”等环节。
制度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就像一条生产流水线,在制度编制、执行和监督检查过程中,按照归属关系进行分口专业管理,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效管控和落实,打造出一个个标准化的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天津石化标准化制度管理体系。
标准化改造后的制度文本,使天津石化管理流程更加清晰,业务专业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各专业管理部室借助制度梳理和制度流程改造的契机,全面梳理本部门业务管理流程,查找管理“短板”,进行整体性优化和统筹编辑,最终固化为标准化制度,有利地促动了各专业管理水平的提升。2011年,天津石化各专业管理业绩板块持续飘红,总部重点考核的31项技术经济指标中,有17项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其中15项位居炼化企业前三名。效益历史性进入总部炼化企业前五名,年度整体绩效评价首次进入集团公司A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