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作业许可管理系统是针对传统作业许可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企业作业安全为主线,将现场作业与安全监控相结合,通过识别、分析与控制非常规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及隐患,智能化调度和协调相关区域作业,直观显示属地作业动态,提高标准化作业程度,确保作业许可申请过程处于可控范围内,有效规避风险及事故;实现作业许可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移动化。
受限空间内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或与之有关的危害会造成作业人员人身伤亡或疾病,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如何对受限空间作业中的风险进行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利用线上办票流程审批、气体检测预警互联系统、带有芯片的盲板进行隔离、作业过程进行视频实时监控的科技手段确保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受限空间作业实行从审批到应急和善后处理全过程的控制,基本能够实现受限空间检修作业的本质安全。
作业实施细则:
通过移动端即可完成作业申请至会签的管理流程
1.作业前,应对受限空间进行安全隔绝,要求如下:
1.1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用插入带有芯片的盲板进行隔绝;系统中会显示盲板数量及位置从而确定与系统彻底隔绝;
1.2 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1.3 受限空间内的用电设备应停止运行并有效切断电源,在电源开关处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2.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如下要求:
2.1氧含量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应大于23.5%;
2.2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1的规定;
2.3可燃气体浓度要求:
2.3.1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分数);
2.3.2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分数)。
3.应保持受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可采取如下措施:
3.1 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3.2 必要时,应采用风机强制通风或管道送风,管道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4.应对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进行连续监测,监测要求如下:
利用气体检测预警互联系统对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进行连续监测。

互联移动式气体检测预警仪集成气体检测、电池供电、视频监控、泵吸式检测于一体,在检维修作业环节中,可以对作业现场气体环境进行实时检测和施工情况画面视频实时监控和存储。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可以将抽气软管放入受限空间内部,实施连续不间断抽气监测,一旦受限空间内部气体环境发生变化,互联移动式第一时间报警并同步预警给现场配戴便互联携式一线作业、监管和巡检人员。当检测到危险气体报警时,固定表将报警信息传递到控制室的同时,瞬间激活预警互联声光报警器的发射功能,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现场工作人员所佩戴的互联便携式上,工作人员通过传递来的预警息信,可以准确获知泄漏点、泄漏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现场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可以立即做出响应,提前采取安全避让和抢救措施。
5.进入下列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5.1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仍达不到如下要求的,应佩戴隔绝式呼吸器,必要时应拴带救生绳;
5.1.1氧含量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应大于23.5%;
5.1.2 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1的规定;
5.1.3 可燃气体浓度要求同3规定。
5.2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仍达不到2.3要求的,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及防静电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防爆工具;
5.3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应穿戴防酸碱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等防腐蚀护品;
5.4 有噪声产生的受限空间,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5.5 有粉尘产生的受限空间,应配戴防尘口罩、眼罩等防尘护具;
5.6高温的受限空间,进入时应穿戴高温防护用品,必要时采取通风、隔热、佩戴通讯设备等防护措施;
5.7低温的受限空间,进入时应穿戴低温防护用品,必要时采取供暖、佩戴通讯设备等措施。
6.照明及用电安全要求如下:
6.1 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或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或等于12V;
6.2 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7.作业监护要求如下:
7.1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应离开;
7.2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与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保持联络。
8.应满足的其他要求如下:
8.1 受限空间外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8.2 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8.3 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
8.4 作业人员不应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应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在有毒、缺氧环境下不应摘下防护面具;不应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离开受限空间时应将气割(焊)工器具带出;
8.5 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方式;
8.6 作业结束后,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
8.7 最长作业时限不应超过24h,特殊情况超过时限的应办理作业延期手续。
9.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对作业进行实时监控。
